近些时日
惊蛰已过,春气萌动,万物复苏
约莫还有个七八天就是二月初二龙抬头
时至今日
隔了已有差不多两月没更新文章
只想着清净一阵子
回到家中,休息了几天,睡了个安稳觉
期间约好友出去喝了一次酒,喝酒的地方是好友的朋友开的,同时也是我有本钱以后想开的店---清吧
清吧不同于酒吧,虽然都是音乐和酒的主题,但是没那些吵吵闹闹的东西
老板和我也是同龄人,我便问他开一家这样的店花费了多少,他告诉我说花了三四十万。听闻后,不得不感叹人与人之间或多或少,还是存在差距的
不过我并不灰心,虽然还在起步线,但是该有的以后总归还是有的
同好友喝着酒聊着各自的生活到了深夜,也喝得差不多了,结账走人,值得一提的是,这儿的酒水是真的贵,几十到百来块一杯的酒,钱包一下就空了。只是,来了也就来了,但是以后肯定不会再来了,估计,那时我也有自己的店了
同近几年一样,过年依旧少了点往年的气氛
没有孩童时期的欢乐
除夕,这一天基本都在家中,我们这边有个习俗,就是上山焚香祭祖,也不知道别个地方,今日是否一样的,反正跟平时清明节差不多。用家父的话来说,就是给你爷爷奶奶过个年
辰时,带上蜡烛、鞭炮,协同家中父母及令妹,前往祖山进行祭祖
点上蜡烛,行三拜九叩之礼,祈求先人的保佑。无非就是希望家中富贵,子孙学业有成等之类话语。每年的这个时候,我都是心中默念 平安即可
祈祷过后,开始点燃鞭炮,鞭炮声落,便各自捡了根树枝带回家中。据我们这儿老人的说法,“捡柴”就是“捡财”,寓意着发财的意思
回到家中,就帮着家母做了些家务活,对于曾经做了几年厨师的我来讲,这并不困难
戌时,一家四口聚在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
,不得不说,还是家里的饭菜最香,最对胃口
饭后,便同父母一起烤火,也会顺带在碳火堆旁考上一个我们这边特有的“粑粑”。与父母聊着周边琐碎以及自己的工作。
聊着聊着就难免聊到了自己的感情方面,父母对我说你看你的某某同学都结婚了,某某同学的娃都两三岁了,你还不努力一把
近些年来,每次回家都逃不过这样的唠叨,对此我只能随口应付一下。其实父母也不知道,在以前,我也谈过两个姑娘,只因为我的不主动或别的原因,到最后便是分手了
自那之后的一段岁月里,我也沉侵在失落中,难以面对,期间也有几个朋友说介绍个姑娘给我认识,我都一一委婉拒绝了。看着身边朋友一个个的开始结婚生子了,也确实给了我一些压力。既无法逃避,便勇于面对。我想,是该尝试主动寻求一份平稳的感情、一个我爱以及爱我的姑娘了
烤火聊天之后就回房间休息了,开始我们这些小一辈名义上的“守岁”,其实就是看手机。估计现代的年轻人都差不多一样,没几个看春节联欢晚会的了
子时三刻,外边已经传来阵阵声响,各家各户已经点起了炮竹。同样的,我也点燃炮竹,敞开家门至天明。至于为何敞开家门,按照老人的说法,就是“开财门”,寓意财源广进的意思
翌日,大年初一,炮竹之声一夜未停,各家各户门前留下一片红花。同昨日一样,上山祭祖,给先人拜年。做完这些,基本没我什么事了,今年没什么亲戚需要走的
下午比较清闲,告知父母一声,我便约了两个好友去电影院,打算去看《刺杀小说家》。由于电影开场时间有些晚,我们便在河边买了点小吃散步,边吃边聊,散步也散心
到了电影快开场的前20分钟,我们从售票机拿了票等了一会,便入场了,都是坐在同一排。电影还不错,偶尔还能听到院内的阵阵笑声
观影完毕,已到晚上。街道上有点冷清,估摸着都回家过年了,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家小吃店,一起吃了点东西便叫了辆的士回家了,一天结束
大年初二,也就是家里人约定的日子,一起协同去往我外公家。每每进门我都是先看望外公然后再看望外婆。至于个缘由,主要是外公前几年因疾病导致下肢瘫痪,常年只能躺在床上,我外公外婆从小对我好,就是外婆对外公不怎么好
北京有京剧,我们这有花鼓戏。说起来,老人当年也是本地唱戏方面有名的一把好手,可惜再也站不起来了。每次回来见到老人,老人时常会念叨:“回来了啊,回来了好。在哪里工作呢,轻不轻松,什么时候出去”。
有时,看着病床上的老人,总会感到莫名的心酸
老人有四个女儿,其中家母就是大女儿。约莫等了一会儿,这些亲戚就都到来了。我那些弟弟妹妹们,都只是礼貌的问候一声,就各自做自己的事去了,长大了话反而少了。可能,人真的是越长大越不快乐吧
同样的,也是一起上山祭祖,吃完中午和晚上的两顿饭就都回去了
之后的几日,我基本都是待在家中度过,偶尔帮忙做做家务活什么的。直到收到通知,初八做了核酸检测,初九就出来工作了
这就是我的近些时日
喔噢 证明我来过
《刺杀小说家》蛮好看的。
不想评论,就当我来过吧
写得很细腻。@(哈哈)
来此一游